任大强 发表于 2015-5-4 00:12:38

怀念方兴东,以及那个年代

怀念方兴东,以及那个年代

      五一小长假,圈子里最热闹的事,就是国外三大反病毒软件测评机构联合宣布仲国反病毒厂商奇虎360作弊、并由之引发的腾讯和360之间的撕逼了。而这件事,也让久未露面的方兴东博士再度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。这次,方博士说,360被国际测评机构取消认证“是个好事”,“360树立公信力期望国际测评机构来帮忙只能是缘木求鱼”。

http://d2.freep.cn/3tb_150503192526wu4g504247.jpg

      言犹在耳,不到两个月前,在一篇360获得国际测评机构奖项的文章中,方博士说,“仲国安全产业必须放眼全球,学习360在全球范围内检验自己的实力”。
      前矛后盾,传说的两面人,方博士用自己的言语刻画得淋漓尽致。难怪最近跟人谈及方,对方是一脸的不屑, “他现在也就是夹着公文包,四处出席各种正囘府机构和企业的研讨会骗吃骗喝罢了……”
      这是一个快速迭代和遗忘的时代,很多人已经不太记得方兴东是谁了。如果不是方博士最近大张旗鼓地出来为360站台,我也不会想起这个自己曾经非常崇拜的,在互联网圈里代表着先锋、文化与新锐的名字。
      不得不承认,方兴东博士,是20世纪仲国文化人中最为可惜的一个案例。
      百度百科上,关于方兴东有着这样的描述:“浙江义乌人,西安交大笨科硕士,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。仲国博客教父、博客网创始人、WEB2.0倡导者。十多年来为互联网、创业精神、挑战微软、Web 2.0、义乌等摇旗呐喊,被称为‘网络旗手’、‘博客教父’,博客网理念是‘让每一个人拥有自己的博客’;互联网实验室立志成‘仲国第一高科技智库和孵化器’。”
      从这些文字,不难窥得当年的辉煌盛况。
      1999年,被称为方兴东的幸囘运年。这一年,30岁的他满腔抱负,将矛头对准了垄断的微软,一系列批评文章汩囘汩而出,比如《“维纳斯”计划福兮祸兮》等,后来成了《起来,挑战微软霸权》一书。这让方一举成名。
      回忆起这一年,方兴东说:“用农民的行话来说,托老天的福,收成不错。”而此前,他在西安交大读了7年的大学和研究生,那7年,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学青年,诗写得有模有样:鸟、父亲和土地,女人、被卷起的树荫和大朵大朵砸下来的云都是他诗里的意象。
      可惜的是,那些意气风发的日子,一去不回头。
      多年以后,再次见到方兴东,他正为某些厂商站脚助威,说着言不由衷的话,神情闪烁。当年盛极一时的博客仲国,在微博、微信等大潮接二连三的席卷之下,淡出人们的视野。他的互联网实验室,也偏离了其智库和孵化器的定位,成了一家为客户定制报告、数据的“公关机构”。
      更让人扼腕的,是老友无意提到的一个细节:前一阵,方兴东在帮奇虎360的周鸿祎著书立说,但却因为访谈问题总是问不到点子上,被临时换成前《21世纪商业评论》的主编吴伯凡上阵……谈及方,好好的清华才子,怎么就沦落到了这般尴尬境地?
      突然想起了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笔下《伤仲永》的故事。仲永和兴东都是方姓,都是少年成名;仲永小时智力开发过度,是由于父亲的贪婪;而兴东的悲剧,则完全由于自身,过于贪婪和急功近利。
      年纪轻轻便头戴“仲国IT界最知名的产业评论家”光环的方兴东,在事业最巅峰时,“博客仲国”全球排名60多位,当时志满意得的方兴东喊出“一年超新浪,两年上市”的口号。因为烧钱太快,经营不善的“博客仲国”很快到闭,不仅拖囘欠了大批员工的工资,竟然还有消息传出,一向以知识分子面目在公众面前示人的方兴东,“开奔驰打员工”。
      没有人甘于失败,也没有人甘于寂寞,尤其是盛名之后的寂寞。从“博客仲国”到“全球网”再到所谓的“互联网实验室”,方兴东的创业几乎无一成功,虽然他依然屡败屡战,依然想站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大风口。
      雷军说,站在风口上,猪都能飞起来。可是,雷军没说的,大风口,岂是谁想站都能站的上呢?
      或许,对于方兴东而言,真正缺少和最需要的,并不是四处奔跑寻找风口,而是一份沉静淡定的坚持。
      纵观仲国互联网界的成功者们,成与败,可能只取决于一个关键——能否沉下心,能不能耐得住寂寞,坚守住自己的领域并不断创新。马化腾、李彦宏都是沉静坚守的典范,即便看上去有些咋呼的马云,也有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专注,即使濒临破铲也不退却,最终成就了如今的阿囘里帝国。
      太旺囘盛的功利心和茫然的跟风追逐,从来都是很可怕的东西。能够毁了方仲永,也同样能毁掉方兴东。成功,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。没有翅膀的猪,即便侥幸站对了风口被吹了起来,风停之后的境地又将是什么?
      无论承不承认,属于方兴东的时代,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怀念方兴东,以及那个年代